1、定义
黄铜定义:是铜与锌的合金。假设只是由铜、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一般黄铜。假设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别黄铜。
紫铜定义:是比较纯真的一种铜,一般可近似认为是纯铜,又名红铜。因呈紫赤色而得名“紫铜”。
2、外观颜色:黄铜呈淡金黄色,有光泽;紫铜呈玫瑰赤色,有光泽。
3、成分:紫铜为铜含量达到了99.9%;黄铜为铜60%左右;锌40%左右;单个商标含铅1%左右,是有杂质的。
4、强度:黄铜比紫铜较高。
5、密度:黄铜为8.52-8.62(压延黄铜)密度较小;紫铜为8.9-8.95(电解铜)密度稍大。
6、导电率:黄铜比紫铜较低。
7、耐蚀性:黄铜比紫铜较差。
8、切开功能:黄铜比紫铜较好。
9、价格:紫铜比黄铜贵。
废铜回收以后如何进行分类:
种:包括裸露、无涂层、无合金的纯铜线,表面无氧化,不含毛丝,铜线直径不小于1.6mm。
第二种包括洁净、无色泽、无涂层、无锡、无合金的纯铜线和铜电缆线,不含毛丝和烧过的易碎的铜线。
第三种无合金的废铜线,含有杂料,含铜量为96%(小含量94%)。不得含有过分铅化和锡化的铜线、焊接过的铜线、黄铜和青铜线、过多的油、废钢铁和非金属、脆的过烧线、绝缘性铜线和过多的细丝线。需用适当方式清除尘垢。
各种纯铜废料,主要包括铜材加工厂和铜加工制造厂产生的纯铜的边角料、切头、废次材、半成品、线材、废品等;允许有报废的纯铜裸线和铜管等其它纯铜制品,但不许有水垢、油污、涂层等;废铜料中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和铜合金,也不许含有毛丝、车屑、磨屑和厚度小于1mm的铜板。
其实他们都叫紫铜,不过市场交易比较多的那种叫做紫杂铜,铜含量在80%左右,还有黄铜也交易的比较多的废金属品种,一般的黄铜是59黄铜就是含纯铜59%的,其余的成分以锌为主,这种铜也叫做黄杂铜。
废铜回收其实是有着非常广泛用途的,回收行业也是我国近几年随着环境恶化,开始重视起来。在回收方面,金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,回收力度比较大,作用也十分广泛,废铜就属于其中的一种,对废铜的回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,不进行回收就是一项巨大的浪费。
废铜其实是在各种工艺领域的重要来源。各种铜制品大部分都是从废铜中提取的原料,是大部分的精炼铜主要原料之一,其中都包括废铜以及新废铜。旧废铜是来自旧设备以及旧机器,一些废弃物品公共设施等等,都是废铜的大量来源。
我国铜资源十分紧张,冶炼主要来源还是依靠进口,很多情况下,许多铜制品都是从废铜中提取的,废铜回收好处多多,因为废铜特性,所以在各个阶段的废铜都可以回收再生,通常情况下,废铜和新废铜经过加工之后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精铜会返回市场,剩余的废铜会重新加工再利用。并且用废铜作为原料,比铜矿石冶炼能够节约资源,同时减少排放量。工艺简化,需要设备简单,回收效率高,能耗较少,利息较低,污染轻等一些特点。
一,两大废铜来源
一类是新废铜,它是铜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。冶金厂的叫"本厂废铜"("home scrap")或"周转废铜"("runaround")。铜加工厂产生的废铜屑及直接返回供应厂的叫做"工业废杂铜"、"现货废杂铜"("prompt")或新废杂铜。
另一类是旧废铜,它是使用后被废弃的物品,如从旧建筑物及运输系统抛弃或拆卸的叫旧废杂铜。铜和铜基材料,不论处于裸露状态,还是被包在终产品里,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回收再生。一般来说,用于再生的废铜中新废铜占一半以上。而全部废杂铜经再加工后有大约1/3以精铜的形式返回市场,另2/3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。直接应用废杂铜的前提是严格的分类堆放及严格的分拣。直接应用废杂铜具有简化工艺、设备简单、回收率高、能耗少、成本低、污染轻等优点。直接应用废杂铜的多少,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铜的再生水平。相比之下,我国废杂铜的直接使用率较低,每年约为20万t,仅占废杂铜总回收量的30%~40%,并且黄铜加工材的生产多由乡镇企业运作,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,并在能耗、环保方面带来后患。
我国进口废杂铜主要来自美、日、德、俄,其中美国高居榜首,而美国对废杂铜的管理又有严格的规定。以美国的分类标准作为典型加以介绍。
美国通常把含Cu量大于99%的铜材叫做1号铜,1号铜可以直接重熔和使用,不要求进一步加工;把铜含量为94.5%的铜叫2号铜,这种废杂铜在以金属铜的形态使用之前,通常一定要重熔。其它常见的分类等级还包括加铅黄铜、黄铜与低锌黄铜、弹壳黄铜、汽车散热片、高铜黄铜(红色黄铜),以及应用十分广泛的高速切削黄铜,其车屑直接再生,以同成分合金的形式用于重新加工黄铜产品。对制造厂家而言,其主要优点就是大幅度降低净金属消耗的成本。废杂铜也用于生产铜的化学制品,但不易获得定量数据。